首页

广州小丝女王调教视频

时间:2025-05-29 13:32:34 作者:中国U-16男足2:1战胜沙特阿拉伯U-16男足取得开门红 浏览量:40371

  中新网衢州9月28日电 题:浙江衢州:千年儒风沐今人 全民共祭孔夫子

  作者 张斌

  28日,浙江衢州孔氏南宗家庙,以“尊圣崇礼 全民祭孔 天下大同”为主题的孔子诞辰2575年祭祀典礼正式举行。

  上午8时许,孔氏南宗家庙在击鼓撞钟鸣声中打开了正大门。在第一章节“兴于诗”中,参祭人员依次步入庙门,来到大成殿前,在土黄色的地毯上列队而站,抬头注视巍峨的大成殿,殿中坐落着庄严的孔子像,殿前悬挂着“生民未有”的牌匾——这是天下唯二的孔氏家庙。

  1129年,孔子第48代嫡长孙、衍圣公孔端友随宋高宗“南渡”,赐家衢州建家庙。自此,这支孔氏族人就在衢州住下来,衢州因此称“东南阙里”。

典礼现场。 许军 摄

  衢州祭孔大典(南孔祭典)是国家级非遗。今年是当地恢复南孔祭典20周年,也是实行山东曲阜主会场、浙江衢州分会场共祭孔子、开启新的办节体制的第一年。

  典礼现场,浙江省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赵承担任主祭人,孔子第76代嫡长孙孔令立为陪祭人,国内外专家学者、学校师生、劳动模范、最美衢州人、孔氏族人等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参加祭典。

  祭典分为“兴于诗”“明于古”“立于礼”“成于乐”“行于道”五个章节。

  大成殿内,迎神、盥洗、奠帛、洗爵、献爵仪式依序进行,这是“宋代释奠礼”的展示,祭典也来到了第二章节“明于古”。近900年前,孔端友“扈跸南渡”定居衢州时,带来了宋代的“释奠礼”,今年祭孔,首次恢复“宋代释奠礼”。

  随后,孔令立入大成殿恭请取自山东曲阜尼山夫子洞的圣水,象征着孔氏大宗的血脉来到衢州,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润泽江南。他带领参祭人员走出家庙,将“圣水”洒入孔氏南宗家庙门前的碧水桥下,让“圣水”汇入衢江。

  尼山圣水与衢江水相汇相生,象征着孔氏后裔在江南开枝散叶、衍圣弘道,儒家正脉在江南赓续绵延。

  当参祭队伍来到家庙正对面的孔子文化广场,祭典行进至第三章节“立于礼”。今年,祭孔大典首次走出家庙,庙内观看“宋代释奠礼”+广场举行“当代人祭孔”,衢州祭孔大典以“现代人祭孔”为特色,参祭者穿现代装,行现代礼。

  主要仪程为各界代表分别献五谷、文房四宝,献花,诵祭文,诵读儒学经典。主祭向孔子像敬献贡品、颂读祭文等,陪祭协助主祭完成祭祀仪式。南孔祭典,把古礼中敬奉猪、牛、羊三牲的仪式,改为献五谷等现代礼仪。

  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。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”,社会各界代表朗诵儒学经典,致敬先贤,《鹿鸣》是《诗经·小雅》的开篇,反映主人礼宴宾客的诗歌,与孔子所倡导的“礼”十分相符。鹿为衢州市吉祥物反映了衢州祭孔面向所有人“全社会公祭”的理念,体现了衢州人民传承千年的儒家思想优秀品德,同时体现了衢州人民美好幸福的生活状态。

  第四章节“成于乐”,在全场合唱《大同颂》中,结束祭祀典礼。随着祭祀典礼完成,参祭人员和广大市民回到工作岗位,践行儒家思想,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是为第五章节“行于道”。(完)

【编辑:王超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超5000列!前9个月阿拉山口口岸中欧(中亚)班列通行数量创新高

数据显示,2024年1月至11月,中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2730.6亿美元,比去年同期(下同)增长2%,其中纺织品出口1288.4亿美元,增长4.6%,服装出口1442.2亿美元,下降0.2%。11月,中国纺织服装出口251.7亿美元,同比增长6.8%,环比下降1.2%,其中纺织品出口121.6亿美元,同比增长9.5%,环比下降1.9%,服装出口130.2亿美元,同比增长4.3%,环比下降0.6%。

最高法审委会原委员、民一庭原庭长郑学林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

广州12月10日电 (记者 程景伟)2024年广州跨境电商“品牌出海”优秀案例遴选路演活动10日在广州全球跨境电商“三中心”举行。此次路演活动旨在推动培育更多的跨境电商自主品牌,提升广州在全球跨境电商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。

俄乌局势进展:美国向乌移交没收的伊朗弹药 俄称一日摧毁74架无人机

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杨德聪致辞称,2024年云南文旅推出的“五个大家”活动,旨在持续扩大“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”的传播力和影响力,让“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”叫响世界。

洪涝灾害后,个人健康教育与防护要点|科普时间

据英国《卫报》报道,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及其合作伙伴估计,目前有540万海地人经常难以获得足够的食物,这是加勒比海国家的最高纪录,该国也成为世界上严重粮食不安全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。这一数字表明,自2024年早些时候和2023年记录的两次高峰以来,又有60万人陷入了“危机”级别的饥饿。

《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4》中文版:中国能源结构调整获成效

因此,民进党当局无视民众利益福祉,不仅不直面解决电力供应不足问题,还一直坚称台湾“不缺电”。然而事实是,由于电力供应吃紧,台湾电力公司4月15日曾以每度最高12元新台币、共花费约2400万元新台币向半导体、电子、石化和钢铁业等十多家大型企业购电。岛内有评论指出,台湾“供电充足”只是民进党当局通过挖东墙补西墙的方式营造的假象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